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

 

第一次看這本書是在國中,當時,對文中聳動的字眼與情欲的描寫覺得很可怕,同時也無法接受。才看兩、三頁,我闔上書本,逃離書中的是與非。

 

這件事就這樣慢慢被我淡忘。

 

在我往後的閱讀中,有的書提到關於童話的意象,像是睡美人被染紅的鮮血象徵初經之血。

 

十八歲的我,再次閱讀桐生筆下的格林童話。一樣的震撼,一樣的不知所措,但,我仍一頁一頁的往下翻。看似要開心大結局,卻是個悲傷的故事。壞人終於得到報應,但圍觀民眾的反應又與殺人魔王何異?小男孩最後淡淡說的一句話更是讓人不寒而慄,這,算是令人滿意的結局嗎?

當時的時代背景造就當時人的行為,雖然不是幼稚到理解,但就是無法成熟到可以接受。那些迫於無奈下的選擇真的是唯一的路嗎?我不懂,完全不懂。

 

對邪惡皇后的翻案,或許,只是從皇后的角度來看白雪公主吧?當中,對許多的不合理提出一個解釋。皇后殺白雪公主的真相、王子的真面目……等。事出有因,真的是事出有因。

 

有好多好多的問題與想法在閱讀時不斷浮現,對於作者拋出的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真的令人無法招架。不會如你所料才是人生嗎?幸福結局的背後還有如何維持的大難題?不同立場的選擇有所謂絕對的是與非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鈺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